社保是为了保证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设立的社会保险体系。
郑州单位员工缴纳社保比例是多少??随新社通app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社保缴费比例究竟是多少?
1、工伤保险:公司缴纳比例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本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以职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不得低于最低工资),对照本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由用人单位全额缴纳。本市区域内各级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0.2%的缴费比例由单位缴纳。按建筑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按工程项目总造价的1.5‰缴纳工伤保险费。
2、失业保险:公司缴纳比例为0.5%,个人缴纳比例为0.5%。(缴费基数:2575--19962)
3、医疗保险:公司缴纳比例为6.5%,个人缴纳比例为2%。(缴费基数:4212—21060)
4、养老保险:公司缴纳比例为16%,个人缴纳比例为8%。(缴费基数:2575--19962)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缴纳比例可能会根据调整而有所变化。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公司倒闭后可以领取失业金吗?
企业倒闭后,不能及时就业,又没有申请自谋职业的,如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则可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企业倒闭后,其原有职工可分为三种情况~~
1、一部分职工在企业倒闭前或之后及时找到新工作,实现再就业,这部分人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国有企业倒闭时,一部分职工申请自谋职业,不再保留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对这份人发给一次性安置费,不能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只有在企业倒闭后,既没有及时重新就业,又没有申请自谋职业,同时又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的,才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社保公司需要缴纳多少?以某个城市社保缴费为例:

郑州社保可以续交吗?社保续交需要哪些手续?
1.用人单位申请补缴社会保险费,应当在《补缴申请表》或其他书面材料上签字(盖章)确认不包含发生工伤后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形,按要求向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或经办机构提交相关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到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前台办理补缴手续。
2.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后申请补缴工伤保险费的,向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或经办机构提交区社会保险稽核机构出具的稽核文书及相关补缴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到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前台办理补缴手续。
3.灵活就业人员补缴失业保险费向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初审,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复核后,凭初审、复核材料,到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办理补缴手续。
4.灵活就业人员申请补缴中断期间的养老、医疗保险费向区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提交相关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办理,某些情况社保经办机构不予办理的可以选择代缴公司。
郑州社保断交有什么影响?断交社保有什么影响,具体是哪些?
养老保险:短暂停止缴纳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退休之后领取养老金是参考累计缴纳年限的,断缴一个月、两个月的影响很小,我们的养老金水平并不会因此明显下降。
医疗保险:大部分地区,如果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年限可能会失效,需要重新开始计算,但之前的累计缴费年限不会失效。不过也有部分地区,断缴超过3个月后续保,只要补缴,之前的累计缴费年限也不会失效,只需在补缴后的一定时间内才能恢复医保报销待遇。
生育险:生育险通常要求一定的连续缴费时间,以便享受相关费用的报销,包括产前检查和分娩等费用。
因此,如果在社保断缴期间怀孕或计划怀孕,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生育险的报销要求可能因地区而异,有些城市可能要求连续缴费6个月,而其他地方可能要求9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在计划怀孕前,建议确保满足当地生育险的报销要求。
其次,如果你在社保断缴期间怀孕,可能无法享受生育险的相关待遇。你需要自己承担产前检查和分娩等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总之,社保断缴可能会对生育保险的相关待遇产生影响,因此在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情况下,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以了解具体的相关法规,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权益。
失业险:影响较小。如果你在失业以后不是自己本人意愿造成失业的,且有一定的求职要求,并进行了失业登记,只要连续缴纳保险达到一年就可以享受失业保险了。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报销的条件之一是保险要连续缴满12个月,如果中途断掉,后续则不能报销,也无法领取生育津贴。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只能单位缴纳,不能以个人名义缴纳,因此一旦辞职,除非新工作马上续上,否则一定会停交的。停交住房公积金不会有什么后果,这笔钱还是在你的公积金账户里,当满足相关条件时就可以取出来。
什么是社保缴纳基数?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项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和内容仅作参考用途,实际情况请以当地相关法规为准。期望这些信息能给您带来帮助,欢迎关注新社通app,挖掘更多社保专业知识。